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洒落在山间的小院里,伴随着远处牛棚里传来的“哞哞”声,平凉市静宁县灵芝乡张堡村养殖户张号号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走近位于张堡村的静宁县共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迎面微凉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发酵的草料味儿。站在山头放眼望去,不大的养殖场却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一座座规范整洁的牛棚里,工人正在驾驶铲车,将一捆捆青贮饲料包运送到各个牛棚,在逐个开包后将营养搭配均衡的“美食大餐”投放到喂食区。一头头憨态可掬的牛儿迫不及待探出脑袋,舌头一卷便将食物揽入口中,津津有味的咀嚼起来。
2016年9月,25岁的张号号大学毕业,起初在外地一家公司做车间检修员的工作,由于收入低状态不稳定,他毅然决定辞职返乡创业。
从小看着父母办养鸡场长大的张号号,对于养殖有着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他紧跟近年来静宁县“南果北牛”“远抓苹果近抓牛”的发展思路,2017年组织成立了静宁县共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72人,主要进行肉牛的养殖、繁育。
2019年,在平凉市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关键时刻,静宁县被作为深度贫困县主战场之一,面对贫困群众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增收这一问题,富民产业的培育是关键。张号号流转土地300余亩,用于饲草玉米、小杂粮试验田和应季蔬菜大棚的种植,通过“粪回田-粮喂牛-牛卖肉”的循环经济经营模式,盘活了土地使用率,增加了肉牛出栏量,也带动了全村村民及周边群众的灵活就业。2020年张堡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张号号的养殖场也从最初的十几头牛发展到如今的百余头,拓宽了发展道路。
原来他还有另一层身份——静宁县灵芝乡张堡村支书。2017年,刚回村的张号号也算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待业青年”,这时也恰逢村里要推选一名村文书,在村民们的一致推选和毛遂自荐下,他当上了张堡村的文书,帮忙打理村上的各项事务。琐碎的村务工作加上他带头管理的合作社,让年仅26岁的张号号如受“登坛拜将”之荣,也正是这份年轻的冲劲儿让他更想干出一番成就。
2020年10月,“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如火如荼展开,响应政策为挑选出一批既能干事创业、又有责任担当的精兵强将,使适岗干部的整体年龄趋于年轻化,静宁县开展了全县范围内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摸底、选举工作。有着三年文书工作经验和村务工作被群众认可的张号号又被大家选举成为了张堡村的村支书。短短四年的时间,张号号的事业算是有了“质”的飞越。
“农村留守群体中年轻人现在确实比较少了,作为一个‘90后’来说,在父辈的影响下张号号的创业精神确实很值得学习,在我们乡现有的年轻人里面比较突出,作为村支书他也能吃苦,有干劲,带动村上很多养牛户共同养牛致富,给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灵芝乡乡长李尚学赞不绝口。
今天的成绩用张号号的话来说是:“刚好赶上了”!目前,静宁县共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牛存栏量为153头,年出栏量100头左右,养殖肉牛品种主要以西门塔尔和平凉红牛为主出口外贸,年净利润42万元左右,预计2023年肉牛存栏量将达到200头。
对于经后的打算,张号号说:“现在的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大,明年我们将继续引进好的品种,在提高出栏量的同时积极拓宽市场,让我们当地的村民都靠养牛过上‘牛日子”,把我们村的牛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中新网甘肃、农业科技报